《震旦纪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书包中文网sbzww.com
鸡毛掸子扫过书架,将积累的灰尘清出,清完灰再用细布擦拭一遍,湿布擦一遍,干布擦一遍,待檀木书架擦不掉的水渍晾干后再依次将书籍放回书架上。
简牍以麻绳编成册,再以细布袋包着,放回前打开检查里头的简牍可有腐坏虫蛀,若有则需单独放一边,回头刻新简。
龟甲与兽骨好点,不像简牍那般易腐,但只占一半,剩下一半是易腐的简牍。
“虽然容易坏,但简牍刻字还挺轻松的。”九方宁一边收拾一边嘀咕,同样是刻字,用刻刀在甲骨上刻字与在木头上刻字难度截然不同。当然,甲骨也有其优势,刻上后可以保存很久,不需要隔三差五的重刻,不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维护。
人族只有非常重要的事情才会记下来,需要刻写文字的时候少,对载体需求小,甲骨倒也够用,也就巫咸殿这样的才会使用大量简牍。
气候变化、每日的雨水、天象变化、星象变化、先知看到了什么....每日都要大写特写,再加上平日占卜也要用甲骨,连山城周围的乌龟因此濒危。
但乌龟濒危了,文字还是要继续写,于是连山城从其它地方采购龟甲,但每岁采购花的钱不是小数目,为了省钱,便有人想到以简牍代替一部分龟甲,将一些不那么重要的不需要长久保存的事记在简牍上。
不过太好刻字的结果是连山夷甚爱,书架上的典籍有一半是简牍,甲骨没完全从书架上扫掉还是因为陪葬。
庶人死了就是挖个坑埋了了事,贵族不是,贵族会营建一座陵墓,在墓里放上珍贵的陪葬品,希望死后也能继续享受荣华富贵。
在这方面先知们都比较特别,先知做为最特殊的贵族,也修建陵墓,但从不像别的贵族一样往陵墓里堆钱堆金银财宝堆铜器,先知往自己的陵墓堆甲骨。
做过什么预言,修的时历,活着的那些年帝国有什么事发生....记载这些的甲骨,占卜过的卜甲都会带进去。但最奢华的陪葬不是这些,而是这些先知都爱将巫即殿一直连载的史书与连山城、巫即殿自己著的史书用龟甲刻一遍带入陵墓。
凭心而论,比起贵族们陪葬的金银铜器、奇珍异宝,先知陪葬的甲骨们并不值钱,架不住量太大,并且找人往甲骨上刻字也需要花钱。
刻刀、丹砂这些书写材料需要吧?
别人为你刻字,你得管吃穿吧?
因而不好说谁的陪葬更花钱,但先知们的陪葬令人不解却是真的。
金银财宝带入陵墓是为了在死后的世界继续享受荣华富贵,你带一堆甲骨有什么意义?
九方宁也问过连山夷这个问题。
连山夷思考须臾后回答:“我的眼睛从未看到过死后的世界,若我没说错,死后世界根本不存在,人死了就是死了,在地底下腐朽成泥,带再多金银财宝也不存在死后继续享受荣华富贵。招贼还差不多,反正我看到的未来里就没谁的陵墓能不被盗,尤其是那些王陵,因为财宝太多,一次挖不完,被挖了一次又一次,啧啧...尸骨....”
连山夷一脸可惨了。
九方宁瞠目结舌。“怎能为钱财惊扰亡者安息?”
“财宝太多了,挖一次就能吃香喝辣,换你你干不干?”
自然是干的,九方宁默然。“但王陵防护森严,竟也会被盗?”
“只有千日做贼而无千日防贼,死者的陵墓永远在那里,而盗墓人络绎不绝,总会有人破关,而且...”连山夷搂着女童笑道。“祖先不差钱不代表子孙世世代代都不差钱,拮据时想起祖先陵墓中的宝藏....”
九方宁对王侯贵族们同情不已,盗墓贼还需要攻破墓中机关才能拿到财宝,子孙手里肯定有陵墓的结构图,入墓与逛自家没什么区别。
就这情况,谁带财宝下葬,死后被挖出来是必然。
“可这与先知们耗费巨资带甲骨下葬有什么关系?”你们不是一个如此,是个个如此啊,甲骨普及前带着刻字的石器下葬,比石器更易刻写的甲骨普及后带着甲骨下葬。
“这个啊,只要修陵墓就一定会被挖,因为有能力修陵墓的都是贵族,不管你是真薄葬还是假薄葬,挖了便见分晓。修墓必被挖,死后世界不存在,埋再多财宝也只是招贼,不如埋点有意思的。”
“甲骨有什么意思?”
“甲骨没什么意思,但甲骨上的字很有意思,在百岁千秋万载的时间尺度上,即便是你我也渺小如沧海一粟,时间会风化掉我们在世时所有的痕迹,后人看我们便如我们看千载前的古人,无法想象他们的生活。”
九方宁瞬懂。“你们墓中陪葬的甲骨是给后人的礼物。”
“是的。”
“那你如何那般笃定甲骨会落到你想给的人手里?”
“盗墓人为财而来,但写过字的甲骨不值钱,看到不值钱的甲骨只会失望离去。”
“但这样,甲骨岂非永不见天日?”
“不会。”
“为何?”
“我看到自己的墓被挖了。”似是想到什么,连山夷又补充了一句。“不是我一个被挖,是整个陵园都被挖了。”
九方宁哑然。
不同于贵族们封地在哪里就将陵墓修在哪里,亦或群巫死在哪里便葬在哪里,或是特别有功绩,得到玉主允许葬在玉宫之侧的凤凰山脉长伴玉主的殊荣,神裔氏族,尤其是连山氏,族人死了都埋在氏族墓地,即陵园。
无怪乎先知们一个比一个无所谓死后世界,谁看到自己的陵墓被挖了还能相信死后在地下享受荣华富贵的鬼话?
*
九方宁一边回忆唏嘘一边收拾东西,忽见一卷没吊牌的木简。
木简以麻绳编成册,再以细布袋包裹,便无法知晓里头是什么典籍,要找什么典籍时得挨个打开,甚是麻烦,因此布袋口袋处扎口袋的绳子上会坠一枚小木牌,显示布袋里是什么典籍。
“这个怎么没木坠?掉了?”九方宁疑惑不已,若木坠掉了,一般是绳子断了,但这绳子很完好。
犹豫须臾,九方宁解开布袋的扎口,将里头的木简取出。
木简上并非典籍,而是缭乱的刻字。
刻字时笔划必须刻得规整,刻刀要入木一分且深浅一致,木简上的字却是仿佛梦呓般的乱划,有深有浅,虽然刻了一整卷木简,内容却只有一句话:不知几人称孤,几人道寡。
“这是什么?”九方宁困惑的看着木简。
王称孤,玉主称余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都广建木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书包中文网sbzww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