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0章 矛盾 (第1/2页)
《裁员后,我成了科技教父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书包中文网sbzww.com
“小沙!”
【我在呢!】
工厂内,郝成尚未注意到这个消息,这个时候的他,一路和何钢说着各种各样的情况,然以后在工厂负责人梁博宇的引领下,在进行了一系列的防尘防静电的准备后,来到了封装车间。
“在这里,已经完成了晶圆封装前的预处理,包括切割、减薄等一系列的步骤。”梁博宇一边引领一边介绍着。
“梁工之前是做哪方面工作的啊?”郝成开口问道:“是传统芯片的封测这一块儿吗?”
梁博宇点了点头:“是的,郝总。”
“碳硅融合半导体的封测和之前的传统半导体区别大吗?”别看碳硅融合半导体这方面的理论都是郝成提供的,但具体到批量生产中怎么去处理,他还真没怎么关心过。
主要的工作都是生产这块儿和小沙进行联合处理的,他平时也有关注,但具体到生产的每一个过程,还是一线的工程师最为了解。
“不算大。”梁博宇摇了摇头:
“封测前的测试主要是看电路是否满足设计需求,设计要求ab这两个点之间的电压是多少,生产出来,我们通过探针卡连接测试机验证电压、电流、时序等特性是否满足设计需求。
“碳硅融合半导体的话,与传统的半导体相比,无非是需要测试的项目变多了、点位立体了,除此之外,并没有太多的本质不同。”
对于芯片如何制造,如何进行晶圆级的测试,郝成是恶补过一番功课的。
梁博宇一说,他立即就明白了——晶圆测试这块儿,看的就是电路和电气性能是否满足设计,而设计是否能够满足功能,那是另外需要考虑的。
这个阶段,其实不管哪种类型的芯片,本质都是没有区别的。
“你这什么表情?”郝成发现何钢托着下巴,不知道在想些什么,开口询问。
“在芯片这一块儿我不是专业的,但是我怎么发现,这芯片生产貌似和普通芯片也没什么区别啊?”何钢露出疑惑:“原本我想着,碳硅融合,立体芯片什么的,不是应该颠覆的吗?”
听何钢这么说,郝成那是颇为无语,如果说传统芯片的生产光刻机是主要部件,那么碳硅融合半导体依然是光刻机和化学气相沉积相结合的方式。
那看起来可不就是一样的吗?
如果真的需要一个划时代的设备,也不可能是这两个月能搞出来的啊!
更不可能说立即就能扩大产能,一年搞20条产线了。
比如,郝成一直心心念念的微意识体芯片的制造问题,虽然理论他差不多也已经能够总结出来了,但是就是空中楼阁,很多材料和设备以现在的科技水平都搞不出来。
“不要看表面,要看内里。”郝成摇了摇头:“碳硅融合只是方案,用碳纳米管代替一部分光刻线路,这只是方法。
“硅通孔技术,本身就可以算作是它的简化版。最关键的东西是理念。比如,这是一张纸,代表的是平面芯片,商圈全是电路,我们现在把它定义为二维芯片。”
事实上,芯片是有一定厚度的,在几百微米到1毫米不等。但这个厚度,更多的是为晶圆的支撑性在考虑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