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包中文网【sbzww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穿到古代当大官》最新章节。
周宣等成绩的这几日过得安闲自在,本次考试的主考官却正在焦头烂额中。
原本县试主考官应该是该县县令,但因本朝京都不设县,所以这次县试的主考官乃是京少尹凌景初。他也是科举出身,家中累世为官,但官都不大。此时家中竟属他官职最高。主考官也一直是他和另三位少尹轮流担当,原本就是做熟悉了的。原本不该有什么波澜。然而自他得知李公与周公之子现在同一年下场参加考试起,他就没睡过安稳觉了。
这党争他过去没关心过――毕竟他虽然官阶不算低,但不能上朝,平日里工作也不太要紧,也没人会注意得到他――此时他却因之被架在了火上烤:选了李公之子,势必得罪周公。选了周公之子,也不用说,绝对大大地得罪李公。更惨的是,得罪了一边,也未必能讨好得了另一边。纵然他们两位正主不在乎这个,底下的人为了讨好上官,就能给他穿不尽的小鞋。他心里早将两个宰相都骂的狗血喷头,但对他人哪敢说上一句?
然而时间还是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,一天一天到了开考的日期,又飞快的考完了。
三百多份卷子,凌少尹一人自然看不完,好在有几个国子监博士担任同考官,一起在阅卷。不过最后这个总决定还是要由他来做――后续后果也会由他主力承担。
不过他好歹也是干了十几年少尹,平日里也不是没见过高官之子参加县试,因此只循着旧例,让人翻出了两位宰相公子的卷子,仔细查看。
二人年纪都还不大,不过十三四岁,水平却不低。李公子李诚所做的经义文章清新脱俗,周公子周樾的文章俊逸洒脱,都是不凡之作。二人的策论题虽然稍显生疏,但是在童生试中也很少见。若是往年,做个案首也是没有问题。可是今年,这案首毕竟只有一个,选谁就成了大难题。
凌少尹想了半日也难以抉择,只得去问一位他的一个师爷。这人姓徐乃是一个经年不第的落第秀才,虽然科场上差了几分运道,但是做事周密,嘴也严,因此才来了不到一年就成了凌少尹最信任的幕僚。
待听完了他的话,徐师爷想了一想,答:“学生以为,这二人,都不足取为案首。”
凌少尹不由大惊,忙问:“我只恨不能取两个案首,你竟让我一个都不取?那岂不是将两人都得罪了?”
徐秀才捋了捋山羊胡,回答:“大人无需惊慌,学生以为,这反而能两人都不得罪。如今全京城大小官员都知道,两位相爷的公子同年下场。如今大人若取了李公子,就是下了周公的面子;若取了周公子,就是下了李公的面子。大人如今正是为之所苦。两位大人在乎的不是童生试的排名,而是大人更在乎自己的面子还是对方的面子。谁若是输了,难免丢脸。可若大人取了别的童子做案首,就说明大人定名次时公正无私。非但两位公爷不能说什么,底下的人也不敢借此讨好,否则就是陷两位大人于不义。”
“如此说来倒也有理,”凌少尹想了想,又说:“可是这两人确实答得极好,又是富贵出身的少年人,意气盛。待放榜后,必定去寻这案首比试。假如本官取中的不如这两人,还是会得罪两位相爷,还是大大的得罪。非但如此,还会平白连累一位无辜学子。不妥,不妥。”
“大人说的不错,只是本次参考的是否有答得更好的,仍是未知数。若有,大人的难题迎刃而解。若无,也还有他法。大人无需太过忧虑。”徐师爷又宽慰了一下凌少尹。二人又寒暄了半天,方才散了。
第二日一早,凌景初就来了衙门。谁料几个国子监博士正聚在一起商谈,竟没在阅卷。他不由大为惊奇,忙凑近一看,几人竟是在讨论一个学子所做的策论。
如今国子监博士一般由新科进士担任,怎就会讨论起一个未入学的小学生写的文章了?几人见他疑惑,忙将卷子递给了这位主考官。
凌少尹还未看内容,一看这笔风骨极佳的字,就有了三分喜爱。题目是已拟定好的,大家都一样,也不用说。再往下看,以圣人仁和慎刑之言起笔,已经有了格局。观其文字,足见对经义十分了解。只是这起笔虽好,也不足以让几位进士赞叹啊。
凌景初带着疑问看下去,到了承接之处,方才讶异了。原来这学子说起本朝法律,竟然头头是道。将本朝律令较之前朝的改进之处写得十分详尽。说实话,朝堂上的官员都未必能说的如此细致周全。
接着,又是以本朝法律顺应圣人教诲做结,虽是歌颂朝廷,却并不言之无物。最难得的是,这篇文章甚有章法,论证严密,文笔老练。非但童生试中寻不见,就是到了会试乃至殿试,只怕有这水平的也不多。凌少尹暗自以自己当年参考会试时所做的策论相比,若论文笔,自然比这一篇好上不少;若论别的,还真是不敢说能压过了这一篇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天才一秒记住【书包中文网】地址:sbzww.com,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