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他非要给我钱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书包中文网sbzww.com
正收拾着东西,门外隔壁院子忽然传来呼喊声。
妙善赶紧应声,把东西重新放好,开门出去了。
杨婶子正站在墙那边,问道:“妙善,我听见你开门回来的声儿了,你吃晌午饭了没有?”
妙善脸上不禁一团羞红,别说中饭,早饭她也还没吃呢。
杨婶子见她不做声,心下了然,抬手招呼她过去:
“快来快来,你杨叔晚上才回来,你来和我吃饭。”
“哎!谢谢婶子!”妙善脆生生地答应,走到墙边,一撑手就翻过去了。
以前王抱朴还在这儿住时,两人就经常去杨婶子家蹭吃的,中间隔出来的那墙本就年事已高,再被两个皮孩成天窜来窜去,墙头是磨得越发光滑了,原本站在这边只能看到那边的歪脖子枣树,没过几年就能看到杨婶的头了。
两家是邻居,两个破烂院子挨在一起,不过妙善这边明显比杨婶家还要破。经过这次暴雨,她家院子堪比废墟,好几间房直接塌了,到现在还没清理。
房子平时就有下雨即漏雨的毛病,幸好妙善以前就因为这个把自己睡的那屋仔细修缮了一下,才使得睡觉的地方免遭此祸,不然她就真的要像当年才下山时,重新从乞丐做起了。
到了杨婶家,妙善见菜还在锅里,就自发地去橱柜拿碗盛出来,又去舀饭。
杨婶子也没推辞,坐在木凳上,绿豆大的眼闭着,笑着开口:
“你今儿上午出门的功夫,抱朴那小子来了一趟,说是前几日的暴雨使河里涨了水,外边好多鱼被冲到这儿来,抬手就能捡一条呢。他让你赶紧过去抓些卖了,要是遇见稀罕的,说不定还能给那些贵人卖去呢!”
妙善一听,眼里不觉放出光:“真的?”
杨婶笑:“你这丫头,我还能骗你不成?”
妙善把饭递给她,坐下来一边扒饭一边说:“行,我下午就过去。杨婶,要不您跟我一起去?咱俩就在人少的地方,您守着鱼,我去捞。”
杨婶摇头:“不成,我这瞎子就只能在屋里转悠,到了外面就不行了,要是你杨叔回来见我跑出去,不光要骂我,还要骂你哩!”
妙善心一想,杨叔对杨婶那个小心劲儿,倒也是真的。
算了,她自己去捞鱼,卖完了回来给杨婶分一些钱就是。
这样想着,她也就没再说话,专心吃着饭。
待吃完后,妙善把碗筷残羹收拾好,就回自己那边,拖出几个木桶和残渔网,就出了门。
王抱朴在城外码头上做事,说起来,两人最开始是当小道士的。
自妙善有记忆开始,她就待在道观里,听说自己是在道长外出做法事回来的路上,在路边捡到的。
那时她太小,在道观被道士们轮流喂米糊喂长大的。
王抱朴也是这样,只不过他是被人放在道观门口,衣兜里塞了张字条,只说孩子姓王,求道士发发善心,收了孩子。
道长无奈,从此观里多了两个孩童。一个刚能站稳,一个还只能抱怀里。
本就是个小道观,还住在深山里,没过几年香火就渐渐断了,道士们走投无路,接连下山,还俗的还俗,云游的云游。
她那时不过五六岁,和王抱朴一起跟着几个道士下了山。
但没过多久就遇到打劫的,中途两人和道士们松了手,从此再也没见着。
两个娃子,跟着路边的乞丐一路沿街乞讨,从此完成了未来的道观苗子到乞丐苗子的转变。
乞丐们听说京城富人遍地走,个个穿金戴银,在街上睡着都能被人用银子泄气砸醒,于是乞丐们蠢蠢欲动地去了京城。
但到了才发现,富人是挺多,但同行也不少,本地的瞧不起外来的,要真让贵人用银子教训人,不知何时才能轮到他们呢。
不过王抱朴和妙善两个娃子一路跟在乞丐堆间滚,练就了一身察言观色见缝插针的本领。眼看着自家前途渺茫,两人及时止损,分出去单干了。
两个小不点在偌大的京城里爬摸滚打,竟然最后也攒出点钱,在贫民区得到个最破的房子。
好歹不用再睡大街,两人兴冲冲地住了进去。
后来又过了几年,码头招工,王抱朴领着她去那边报了名。
领班头子看着眼前两根细条儿,一个还只到自己胸口,不屑地嗤一声。
王抱朴见状,迟来的自尊心终于发作,或又是饱一顿饥一顿的现状,使他梗着脖子,把一旁百多斤的货物给举起来了,赢来了人生第一个刮目相看。
最后王抱朴正式成了码头的帮工,妙善还是哪来的哪回去。
没办法,她确实搬不起来。
住的地方离码头也不算远,大概两刻钟就到了。
不光是码头上,河边也挤着不少人,都是来捞鱼的。
妙善见状,赶紧过去。过两天城里满大街肯定都是卖鱼的,她得趁早抓了鱼赶紧卖出去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锦娃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书包中文网sbzww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