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1.夜游赤壁
《和苏轼一起房车旅行的日子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书包中文网sbzww.com
“......”
最终,谢运和苏轼几人一起把这个捡来的孩子带回了临敖亭。
这孩子身上只裹着块破旧的粗麻布,放在木盆里随水漂流,看起来还没满月,长得又丑又瘦,哭声却很嘹亮。
“哇哇哇……”
佛印,米芾,和黄庭坚一起捂着耳朵站在旁边,皱着眉,同样都是一脸无奈。
米芾不满地问,“他为什么一直哭个没完?”
苏轼道,“可能是饿的,也不知道这孩子在江面上漂了多长时间,得给他吃点东西。”
佛印看了看道,“这孩子这么小,大人的饭肯定吃不下,给他找奶喝,哎?这孩子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?”
黄庭坚走上前,看了看孩子,道,“这是个女婴,为什么会被这样丢到江面上呢?她父母难道遇到了什么危险,不得已才这样?”
苏轼摇摇头,“先别管这些了,先给她找点东西吃吧。”
佛印道,“去哪儿找?我们可没有奶……”
说着,他和苏轼一起把目光向谢运投来。
谢运想起来奶粉,可是他一个二十多岁的男人,基本生存物资里根本就没有奶粉这个东西,房车里自然也没有存货,只能无奈地摇摇头,“我也没办法。”
王娘子这时候从临敖亭的正堂里走出来,看到他们几个在廊下围着一个木盆愁眉苦脸,走上前来,她看到盆里的女婴,惊讶地叫出声来,“哎呀,这是哪里来的孩子?”
几人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最后还是苏轼解释道,“是我们在江面上捡到的。”
王娘子走到孩子身前,温柔地抚了抚孩子的脸,道,“真可怜,这孩子肯定饿坏了。”
也许是王娘子的抚摸太过温柔,那女孩被抚摸了两下,稍稍止住了哭声。
米芾放下堵着耳朵的手,松了口气,“谢天谢地,终于不哭了,吵得我耳朵嗡嗡响。”
黄庭坚很有风度礼节地朝王润之施了一礼,“见过尊嫂,不知尊嫂知不知道该给这孩子喂点什么吃的?我们几个对这个都不太了解。”
王娘子柔和地笑着,轻声细语地回答道,“可以喂点米汤,但一直喂米汤肯定是养不活的,我记得山上有家农妇,家里刚生了孩子,或许可以请她帮忙,给这孩子喂点奶,但这也只能暂时这样,得尽快找到这孩子的亲生父母才行。”
王娘子命人请来了后山上的农妇,那农妇来到临敖亭,刚看到盛放女婴的木盆,就脸色惨白起来,她有些惊讶地问,“哎呀,你们是在江面上捡到的这孩子吗?”
谢运和苏轼几人都被她这当头一句话问得有些迷惑。
苏轼上前一步问道,“您怎么知道?”
那农妇脸色稍缓,解释道,“这有什么奇怪的,那江面上是不是就会有几个弃婴,是在赤壁那一带捡到的吧?”
苏轼点点头,其余几人也跟着点头,都是一脸茫然。
农妇道,“这是弃婴,她父母养不住,故意丢到江里溺死的。”
黄庭坚却道,“这不对吧,这女婴是放到木盆里漂在江面的,如果父母真的想要溺死她,怎么会放到木盆里呢?”
农妇皱着眉头叹了口气,她表情有些无奈,“毕竟是亲生的,谁忍心自己亲手溺死自己的孩子呢,所以只能放到木盆里任她漂流,几位官人想想,那江面波涛滚滚,随便一个小浪,就能把这木盘拍翻了,到时候这孩子自然就溺死在江水里了,父母又看不到,也不用承担杀死自己孩子的痛苦。”
听农妇的说法,院里几人都有些揪心,米芾忍不住道,“就算看不到,难道他们就能理所当然地杀人不成。”
农妇表情更无奈了,她翻了个白眼,“这也是无奈之举,要是真养得起,谁会把自己孩子推上这种绝路呢,何况这种事并不稀奇,赤壁后面的山谷里,这些弃婴的尸体已经快堆成小山了。”
农妇的神色平常,好像在说一件家常事一样事不关己。
或许这样的事对她来说已经司空见惯,所以人也麻木了。
谢运却感觉自己已经遍体生寒,看苏轼和黄庭坚和其他两人的反应,也都差不多,毕竟他们几人昨夜还在赤壁附近的江面上露宿了一晚,今天就听到了这样毛骨悚然的事情。
最终,农妇还是帮忙给女婴喂了奶,女婴吃完奶,就停止了哭泣,乖巧平静地睡着了。
苏轼不死心地问道,“难道这么大面积的溺婴,官府就不管吗?”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小说推荐:【乐文中文网】【笔趣推文】《十九世纪女裁缝》《人类幼崽废土苟活攻略》《谍海青云》《替嫁多年后》【小说书包】《无限旅游团》【墨墨文学】《非洲创业实录》
八府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书包中文网sbzww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