冯度回转时,发现陛下仰靠于御座上,正闭目养神。
一手搭于长案,两指轻轻敲击着,单调的声响回荡于空旷的大殿,显然是有所思。
“陛下觉得如何?”
冯度心中对杜匀植已有了判定。
皎然如玉、出类拔萃,周全有礼,更难得是懂得审时度势。是个聪明人。
就不知陛下作何想了。
穆崇渊言简意赅:“学士辈不堪经国,唯大读书耳。”1
下此定论并非出自偏见。
事实上,杜匀植经义通达,于诗赋一道更是才占八斗,属文时笔翰如流,一挥立就,所作文章风神夷简、雅有远韵,且书艺精湛。这些都是无可挑剔的。
谈及富国强民安天下之策时亦有宏论。只可惜,尽是高蹈迂远之语,全无务实笃行之念。
冯度明白了,杜匀植有才,却不是陛下所需之才。
他试探着问:“那这官职,授还是不授?”
“嗯。”
冯度没忍住,将积压多时的疑惑问了出来:“陛下究竟是何打算?”
既助其团聚,又许以官禄,怎么看都是奔着让人两口子花好月圆去的。但他又明知绝无此种可能。
击案的动作暂停,“欲先取之,必先予之。”
想着菅城离宫内她说过的那些话。木心石腹、之死靡它……
穆崇渊缓缓睁眼,微一哂笑:“不是说她夫妻情比金坚,至死也不变心?寡人倒要看看,这赤金怕不怕火炼。”
-
杜匀植回到明光里的宅邸,先去了主院。
老两口等的颈子都长了,一照面鲁夫人就急急发问:“可算是回来了!快说说,陛下给你授了何官何职?”
杜匀植摇头:“未定。”
“怎会如此?我儿大才,魏国的皇帝该不会是——”
杜守川咳了几声打断了老妻的话,“二郎,随我来。”
杜匀植会意,父子俩进了内室。
杜守川问起面圣时的情形。
杜匀植借着讲述之机也进行了一番回顾。
“经史子集只略略一提,多半是问策。”
“你且细细说来。”
“陛下连发七问,魏与燕‘国孰与之治’、‘相孰与之贤?’、‘将孰与之武?’、‘律令孰与之明’、‘金钱粟孰与之富?’,儿皆答燕比魏多不及。”2
杜守川拈须点头,无论从实情还是私人的考量上,这样应答都无可指摘。
“陛下是何反应?”
“陛下他——”
除了初始时的威压感,之后的气氛松缓了许多,魏主问策时有如闲谈,面上偶尔带笑。尽管如此,还是让人难以揣度。
魏主对于他的应对并没显示出不满,只是道了句:“南国亦有血勇之士,不可小觑。周朝的律学亦曾极兴盛,大小官吏无不悉知法令,只是自海内分裂以来,后人偏安江左,朝野均以清谈相尚,权臣为政镇之以静,宁使网漏吞舟,律令秩序大为松弛,名法遂衰于南而盛于北……”
杜守川拈须的手停下,心中暗忖,看来这位魏天子对申商之术颇为看重。
二郎儒玄双修,精于学术,偏不习世务,于刑名法术之学未曾着意,未免吃亏。
儿妇奚氏竟也未予提醒。
二郎如早有准备,便可面面俱到,更有把握些,何至于像现在这般没底。
后悔也晚了,好在并无明显错处,人力已尽,唯有耐心等候佳音。
杜匀植回到东院,闭门在寝房待了半晌。
心中的纷乱并不全是御前对策不尽如人意的缘故,这一点他十分清楚。
初得知妻子做了御前女官时,除了高兴,还有一些不好的揣测。毕竟一介弱质女流,战乱中存身已是不易,竟还能有如此造化……父母也说,别不是有什么隐情。
来邺都的一路上都怀着这层隐忧,直到那场彻谈,骊珠对魏主和魏国的态度,以及她对南归的渴望,杜匀植看在眼里,才算是放了心。
可……
脑中一遍遍回想着前晚与她的对话,以及麟德殿面圣时的情景,不免又动摇起来。
那样的雄武之君,骊珠日日侍御在侧,与之朝夕相对,两人之间当真没什么?骊珠果真心如止水,半点不为所动?
纵然她是,魏主呢?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小说推荐:《晋末长剑》《少女的野犬》《神农道君》《世界好像公测了》《青连浮沉录》《地主家没有余粮啦》《朕能走到对岸吗》【书快小说】《阵问长生》《好感度拉满后我成了黑月光》
书包中文网【sbzww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撷吴香》最新章节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