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撷吴香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书包中文网sbzww.com
野风悲号,圆月高悬。
一缕埙声幽呜响起,盘旋缭绕在溪水上空,哀婉、杳远,连绵不绝。
恍惚中,耳边似有战角吹响,于是万国尽征戍、烽火被冈峦。
一阵金戈铁马的鏖战厮杀过后,只落得积尸草木腥、流血川原丹。1
田园荒芜、百姓流离,平沙万里绝踪迹。
而就在荒漠的尽头,一道人影立尽斜阳,凝眸遥望着通往故乡的路,听断鸿声声回荡在悠远的暮天中……
营寨搭建完毕后魏军便开始埋锅造饭,这会儿都已用罢饭食。
军中实行轮班交替制,要始终保持同一时间内警戒、备战和休整三个状态共存的局面。
轮到休息的士卒三三两两闲坐着。
有人吹起了家乡的小曲,熟悉的曲子引起了很多人的思乡之情,不自禁跟着哼唱起来;
有人的曲调里则仿佛掺了蜜,显然是在思念心爱的姑娘,这点幽情被一眼窥破的袍泽好一顿取笑。
当袅袅埙音汇入这片热闹嘈杂时,起初并未引起人注意。
但当感怆呜咽的曲调浸入浓浓的夜色中并扩散开去,四周渐渐安静了下来。
世间悲欢最难以相通,军卒与俘囚,悲喜更是两重天。但不知为何,许是这乐音太有感染力了,有人听着听着,泪水不觉沾湿了衣裳。
众人循声朝溪边看去,挺腰端坐的女郎身姿缥缈得像要融入这溶溶月色。她低眉垂睫,认真吹奏着,不为外物萦心。
行殿里,冯度神色不安。
他已得知乐曲乃奚骊珠所奏。他也承认这曲子吹得极好,摧肝裂肺、动人心魄。
可大军凯旋,她竟于军中奏此断肠之音,何止是不妥!
且她之前还曾拒绝为陛下吹奏,眼下却吹奏给外面那些俘虏和士卒听,陛下心里又岂能痛快?
正准备出去制止,穆崇渊抬手,轻一摆动,示意他退至一旁,兀自闭目聆听。
陶埙的音色朴拙抱素,被称地籁之音,也是诸多乐器中最接近道家天籁的。音浊而喧喧在,悲而悠悠然,与这荒山野溪竟是再契合不过。
加之这首曲子本身深沉悲凉、肃穆旷古,让人不禁生出“念天地之悠悠,独怆然而涕下”之感。
山河飘摇残破,家园屡兴屡毁,繁荣转眼成空;执手相看的泪眼,难舍难离的情思……这些情绪交织在一起,真可谓处处伤心,处处愁。
却又哀而不伤、凄而不厉,曲调始终清雅远正。
忽而,调子一转,郁郁苍苍的愁恨没有了,平和了下来。
随着一颗绿芽钻破焦土,开满山间的野花开始着色,黄鹂的鸣唱清脆悠扬,河边的柳树也抽条了,很快便会有鸣蝉躲在树丛深处起劲儿地聒噪,欢唱夏日的到来……
平和得像是兵戈止息后的每一个寻常日子,却让这些尚未完全从烽火硝烟中抽身的人听得入了神。
不算明快的曲调给人以安宁祥和之感,像是有一只手轻轻抚平了伤口,那样温暖而妥帖。
如泣如诉的埙声化为一条看不见的轻纱缎带,从每一个人心上滑过,而后穿透夜色、飞向山林,怅然回望了一眼,又向更远处飞去……
乐曲终了,徒留一丝怅惘,一声叹息。
奚骊珠抬眸看向葵香等人,她们尚沉浸其中,不过眼泪算是止住了,呆滞的神情中隐约夹杂着某种向往。
这便好。
一曲乐音固然微不足道,却多少能给人以慰藉、以希冀。
像阿娘说的,绝望的日子里总要给自己寻觅一点光亮。无论如何,明天太阳依旧会照常升起。
-
翌日行军途中,奚骊珠被请上了穆崇渊的辂车。
辂车宽敞宏丽,内里床榻案几无不具备。
长案上堆叠着各类奏报,穆崇渊似看得乏了,正于独榻上小歇。
奚骊珠入内后,目不斜视,在特地为她准备的褥垫上跪坐下来,一如既往的无声无息。
兰香似有若无,穆崇渊无须睁眼亦知她来,屈指敲击了下书案。
奚骊珠敛容危坐,拿过他所指的《尚书》,捧卷细读起来。
她的声音和柔而清举,自带有一股抚慰人心的力量,就像山洞那晚。
生命随着血液缓慢流逝,有人在他耳边喁喁私语。他陷在意识深处,被一张无形的网牢牢捆缚着,这个声音穿透黑暗而来,如同天籁,为僵冷的躯体注入了暖流。而她温热柔软的手则像是垂落天坑的一道藤蔓,他牢牢抓住这根藤蔓,用尽全力往上攀爬……
是而穆崇渊喜欢听她诵读。
可她显然是不怎么情愿的,也不像她自己所说只读过《诗》《论》。
前些时让她诵读的春秋三传,她不需预览,发口而成句,一听便知对这些并不陌生,甚至极为熟悉。泛涉百家或未必,博涉经籍却是必然,且深得其意蕴。
奚这个姓氏不算常见,金洛城中并无奚姓大族,之后才知她是嫁至金洛的。而她口音婉转不似北音质直,冯度推测她的家乡应当在长江以南的吴越之地。
但正如穆崇渊不在意她的欺君一样,穆崇渊同样不甚关心她的来处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胡银勾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书包中文网sbzww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