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撷吴香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书包中文网sbzww.com
“你……”杜匀植深感震惊。
他没有想到,事到如今,妻子竟还怀揣着这样的念头。
若是旁人,倒也不难理解。譬如在幽州时,他和四弟就不止一次想过南逃。
可那时的境遇和当下的境遇毕竟不同,说是天渊之别也不为过。
于他们一家而言,能从乱离中得以保全,还能安稳地生活在一起,就好比从地狱逃出了生天;
于骊珠而言,能成为御前女官,不说满门荣耀,也是旁人可望不可即的,多少须眉男子汲汲营营终生,亦不见得能到这般高度。
他没有急着追问,而是问了另一个不甚相关的问题:“魏主是个怎样的君王呢?”
奚骊珠愣住,心中况味一时说不清楚。
她也不知为何会如此,这明明是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。
想了又想,倘若此前魏主真的以权势凌人,或以家人胁迫,逼她就范,她要么选择以卵击石,要么最终还是落得个含垢忍辱屈身事贼……大约也就不会有这种复杂的心境了。
而撇开这些,她又实在道不出一个不好来。
“令璎?”
奚骊珠沉下一口气,还是决定如实讲述。
“魏主其人,节俭御物、勤政爱民……”
杜匀植静静听着。
关于魏天子,他早有所耳闻,不过那时是作为敌国的君王来了解的,所知了了。
从幽州来邺城的路上,因为妻子的关系,他曾着意探听过。从护送他们的那些卫士口中,从沿途的老百姓嘴里,包括此刻,在妻子地徐徐讲述中,魏主的形象渐渐勾勒而出。
作为帝王,他雄才大略,似乎生而便被赋予了经纬天地之才,不仅具备驾驭英豪的能力与魄力,自身亦是文韬武略兼备。
自即位以来,在一众良臣猛将地辅佐下,
对内,他拨乱反正、整顿朝纲,黜贪尚廉、大小必察。由于政策得当,几年间国势日盛,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景,也得到了民众的一致拥戴;
对外,他南征北讨、身蹈锋镝,气吞万里如虎,以不可阻挡之势制霸北地诸国,大大拓展了北魏的疆土,可谓雄武冠世。
但他并非只知一味的穷兵黩武。
他曾着眼于民生社稷,多次下令求谏,鼓励朝臣们畅言国事,无所回避。上书直谏者不拘于内外臣僚,学者隐士乃至平民百姓亦准献言献策。
对于那些敢于犯颜直谏、对时政提出批评或建议的大臣,他态度优容,重加褒赏;接受和采纳谏言按说是件知易行难的事,他却做到了虚怀纳谏从善如流,甚至还为此恢复和健全了谏官议政之制。
在这般英明雄断刚柔并济地治理下,不仅稳定了即位初的动荡局面,还革除了先帝时期积累下的种种弊政,魏国的政治渐次清明起来,朝野内外两相安康。
这样一位在文治武功上皆有卓越成就,且谋略高远雄心勃勃的帝王,志士仁臣自然愿受长缨。
“……总之,作为一个君主最该做到的、最难做到的,他都做到了。”奚骊珠的述说告一段落。
“那么,魏主平素待你又如何?”杜匀植观察着她的神情变化,“常作雷霆之怒?还是苛薄少恩?”
奚骊珠迟疑着,摇了下头。
魏主不是脾气暴虐之人,纵使心里有不痛快也很少迁怒,更不会拿近身伺候的人撒气。
他待宫人谈不上有多宽纵,也断不至于苛待凌虐,而是赏罚分明。在有些事上或许严苛了些,但这份严苛不仅对别人,对他自己也是一样。
杜匀植点了点头:“既能体恤黎庶,若薄待了宫人,未免显得表里不一了。”
随之话锋一转,直指问题关键:“魏主既是如此圣德明睿之君,又这般恩遇与你,你为何——”
为何还想着逃离?
为何还如临深谷一般,昼警夕惕,提心吊胆?
“我……”奚骊珠几不可察地一僵,嘴唇翕动了几下,迟迟回答不上。
扪心自问,每次在魏主身边,直觉的确让她想要逃离。可她的不安当真只是因为那事吗?
若然魏主不曾对她动过那种心思,她就会安心地留在魏国,再不思量南归?
不,不是的。
那些事固然让她如鲠在喉,却已经过去。她南归的心思却是一日也不曾停歇。
从随驾北上的一刻,逃离的念头从来也没有打消过,不然她苟且活命又是为了什么?这也是一直支撑着她的念想啊。
奚骊珠心里清楚,南逃并不是件容易的事。
去宫人斜那次她没有思量逃跑,获准出宫的一日也没想过趁机出逃,是因为知道那时但有举动无异于自寻死路。除了身周有人盯着,凭证和盘费一概没有,城门都过不去,何谈一路的关防要津?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胡银勾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书包中文网sbzww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